李玫瑾:發現孩子這4個行為時,家長一定要重視,長大糾正就晚了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上談到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弊端時,曾對家長們講到:人在早年,吃的苦越多,他的承受力越好,尤其是家有兒子的,千萬不要百依百順,很多逆子都是寵出來的。

為了讓家長們更好理解李玫瑾教授還舉出來一個例子:

「孩子三四歲跟你鬧,孩子吧,怎麼鬧呢?最多就是在地上打滾或者大哭大叫。但是等孩子十三四歲,孩子會怎麼跟你鬧?你自己看看平常新聞里看到的那些孩子。」

是啊,欣欣的一個遠房親戚,孩子的脾氣性格就很差。小的時候不開心就開始和父母大哭大鬧,親戚覺得孩子還小,長大了就能好一些,再加上孩子是家裡的獨苗嗎,也不忍心怎麼管孩子,在家裡是要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很是溺愛。

到了孩子稍微大一點的時候,本來以為孩子會稍微好一點,但是孩子不僅沒和他們家裡人想的一樣,反而不斷放大。

學校里不僅和同學關係差,還在頂撞老師。在家裡也是家裡的小霸王,可是這個時候孩子正處於青春期的叛逆時期,哪裡還能聽得進去父母的話,還覺得親戚管得多,和父母大吵一架,一家人成了「兩家人」

老人們都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孩子的性格是從小培養的,小的時候我們不去正確的幫助孩子形成好性格、學到好習慣,長大了年老力衰的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

教育好一個孩子的成長,才是我們父母最重要的事業!

3-6歲是一個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作為一個合格父母這時要學習科學育兒的知識,引導孩子身心健康成長!這個時期的孩子,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能力增強,求知慾也正是旺盛的時候,自我意識也逐漸成長,所以說這個階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

李玫瑾:發現孩子的這4個行為時,家長一定要重視,長大糾正就晚了

那麼是哪四個行為呢?

1、發脾氣、摔東西

孩子兩歲的時候,是孩子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叛逆期」,這時候的孩子會經常發脾氣、摔東西。

孩子摔東西,是對不滿的一種表達,這樣的表達方式是因為孩子語言的表達能力欠缺,習慣於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這時,家長儘量不要用「打罵」的教育方式來處理,試著先讓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再讓孩子明白這樣做是不對的,這樣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2、達不到目的就威脅父母

在兩歲的這些小毛病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及時糾正,到了三歲以後,父母們沒有滿足孩子的要求時,父母沒有滿足,孩子就會開始威脅父母。

其實父母最怕的就是「出門哭鬧娃」,因為孩子摸准了想要什麼就必須買,只要不買就開始哭鬧,威脅。如果孩子用哭鬧威脅家長時,家長可以採取冷處理的方式,孩子越是無理的哭鬧,就越是不滿足他。逐漸孩子知道了威脅是沒用的,也就不再哭鬧威脅了

3、不尊重父母和長輩

現在的家庭里,孩子大都由爺爺奶奶帶大,家裡的老人們又會因為「隔代親」,,變著法兒。的滿足孩子,孩子想要什麼都會儘量滿足。

但是長時間下去,孩子就變得越來越驕縱,稍微不順心,就會像父母苦惱,不尊重大人和長輩。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把他這種性格扼殺在「搖籃」中。

4、不守規矩

我們都知道「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們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言傳身教的教會孩子遵守最基本的禮儀和規矩,不懂規矩的孩子,在未來進入社會以後是會吃大虧的。

孩子的這4個」毛病「,我們家長們發現以後千萬不能慣著,只有從小糾正」壞習慣「,孩子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孩子的一些壞毛病都是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而孩子會長成什麼樣,有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壞習慣都與父母的培養教育脫離不了關係,因此,儘早給孩子立規矩,以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質。

       

資料來源:https://kknews.cc/baby/a6vxq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