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歌壇近20年,拿過4座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歌手獎、3座最佳台語專輯獎,蕭煌奇用渾厚歌聲唱出人生的厚度,每個音符都是生活的起伏高低。
「阿嬤妳今嘛在叨位,阮在叫妳,妳甘有聽到(台語)……」一曲《阿嬤的話》,絲絲入扣唱出對阿嬤的思念,蕭煌奇的歌就是「生活」,全是自己聽得見、摸得到、感受得到的世界,寫實、直白、真摯,更能唱進許多人的心坎裡。
經歷過弱視到全盲的兩種人生,沒人能比他更懂得什麼叫「珍惜眼前」。因先天性白內障,出生睜眼所見的不是黑暗,而是一片全白;四歲眼部手術後恢復些微視力,像是從上帝那偷來的小幸運,因而能領略到斑斕色彩與朦朧世界。但高一時,又因用眼過度,某個打籃球的午後,眼前瞬間只剩下一片虛無。
憤怒不平的情緒只能在音樂中獲得抒發,卻也成了人生重要的轉機。
從來不是人生勝利組的他,熬過漫長默默無聞,甚至因障礙被社會歧視的日子,每當想要放棄時,支撐他堅持下去的,是對音樂的初衷與家人不變的愛。
「阿母講的叮嚀教示一直安慰著我,一支草就有一點露,天公有塊看,快樂的人比任何人卡好額(台語)……」《阿母的情歌》中的歌詞,正是蕭煌奇從做水泥工的媽媽身上看到的身教。不去計較、也無須比較的人生,只知道勇敢的帶著兒子往前衝,解決所有困難;而這份單純與傻勁也著實的刻印在蕭煌奇的身上,面對所有的挑戰,都用樂觀的態度正面對決。
無論媽媽、阿嬤還是姊姊,身旁的「女人們」是他心中最柔軟,也最堅強的依靠。長期受人照顧,也讓他最知曉如何用音樂展現體貼。即使是面對長期缺席的爸爸,從兒時的怨懟,到體諒男人背後的孤單心情,蕭煌奇也用音樂做家人最大的靠山。
從走唱到駐唱,多年來的累積,如今要歌王唱歌,幾乎是無需起音,不必潤嗓,訪談結束,拿起一把木吉他,便能直接開唱,瞬間震懾全場。但他從不自我設限,今年更在舞台劇《遇見自己》中挑大梁,演出自己的人生故事。看他又唱、又演,還拿主持棒,每個看似輕鬆自如的角色,背後都是比別人加倍的努力。
「他每次上台前的功課都是做很足的,對自己非常嚴格。」相識三十多年的好朋友、視障樂手張林峰印象很深,曾一起參與廣播金鐘獎的現場表演,彩排時蕭煌奇已近乎零瑕疵,但在後台等待時間,還是看他一直聽MP3練習,深怕忘詞。「自己的歌唱錯沒人會講什麼,但把別人的歌詞唱錯就不好意思了,」蕭煌奇說。
「只要還有一個人想要聽我唱歌,就值得繼續唱下去!」從永和駐唱時期,台下只有一位觀眾,到11月底將二度登上小巨蛋舉辦「人生劇場放映中」萬人演唱會,他都以同樣的心力去完成每次演出,並用歌聲帶大家看得更遠,走過人生苦澀。以下是專訪內容:
Q. 最近主持新的台語歌唱節目,唱歌、跳舞、演舞台劇,哪一項覺得最難?
A其實都很難耶!(笑)用講的比較容易,做的時候就很難。譬如說要做一個音樂節目主持人,要花時間了解這個來賓出過什麼專輯,還要想怎麼樣跟另外一個主持人搭檔,讓兩個人有默契,而且重點是沒有大字報,我要全都記在心裡,不然就會NG。因為看不見,所以用的時間、精神要比別人多,才有辦法跟一般人站在同一個舞台上。
Q. 出道以來你不斷自我挑戰是想證明什麼嗎?
A對我來說,生活一定需要這樣做的,那不叫挑戰,是習慣。例如:背歌詞對一般歌手來講或許是挑戰,演藝圈中能在演唱會上不看提詞機的有幾個人?但對我來說,就是一定要記住歌詞才有辦法唱歌,不然我也沒有辦法看提詞機,我就是需要這樣做(背歌詞),所以那不叫挑戰。
我做每件事情都是為了超越自己,或是說改變自己,沒有要做給誰看,或是要跟明眼人競爭,任何的藝術、工作,只要用那種傻傻、單純、最初衷的心去做,就對了。
Q. 你的歌曲詮釋親情總令人動容,談談家人對你的影響?
A我們家3個女人對我都非常重要,媽媽、阿嬤和姊姊。從小遇到困難的時候,媽媽總是第一個跳出來解決,即使她不會,也想辦法讓自己會,這對我影響很大。就像我的人生一樣,遇到困難,或遇到不平等,就要想辦法去解決,讓這些事情變成自己可以消化的。
記得從國中開始學音樂,媽媽都會騎摩托車載我去工地表演,她知道我喜歡音樂,所以比我還要認真。譬如,唱現場都會有樂隊伴奏,她不懂英文,不知道怎麼跟樂隊老師說要唱什麼key,就請姊姊教她,最後把26個英文字母記起來;就連學點字,也是媽媽先去學,再來教我的。
還有一次,媽媽帶我去參加五燈獎的試演會,臨時報名的我們只有歌名,沒有準備樂譜,由於是最後一個上台比賽,媽媽就騎著摩托車,四處去書店找我要唱的那首歌的樂譜。後來,她抱了好幾本書到現場,請工作人員幫她看有沒有找對,最後我才能順利上台,這就是媽媽從不放棄的個性。
我們家是很平常的一個家庭,爸媽都是水泥工,但每個人都非常樂觀,不會認為「因為看不見,所有人都應該要讓你」。15歲前,我還有一點點視力,媽媽要煮飯時,還會叫我去便利商店、雜貨店幫忙買醬油、沙拉油,所有該學習、該做的事情都還是要做。
Q. 在過世的阿嬤眼中,你是怎樣的孫子呢?
A有好長一段時間我都是阿嬤帶大的。她會覺得,家中有一個這樣的小孩,可能是上輩子做了什麼壞事,很傳統的觀念,很擔心我長大以後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時時刻刻都把我帶在身邊。譬如說,她要去買菜、去哪裡,甚至我住校(念啟明學校),她每星期也會來接我。
阿嬤一直到離開前,都只知道我喜歡唱歌,但那時候還沒有出道。1996年,我參加亞特蘭大殘障奧運會的柔道比賽,帶著第七名的成績回來,才知道阿嬤過世了,這段現在想起來還是滿遺憾的。但是我都會安慰自己,寫了《阿嬤的話》這首歌,現在唱自己的歌,或是得到這些機會、成就的時候,可能天上的阿嬤有看到、聽到,只是沒有辦法實際跟她分享而已。
有時候生活就是一種力量,因為阿嬤、家人給我的力量,才會有辦法寫出這些跟自己有關的故事與生活。寫一首動人的歌就是要從自己開始,把自己的生活寫成歌,要先感動自己,才有辦法感動別人,這樣的東西是沒有人可以超越的。
Q. 過去和父親關係較為疏離,為何會想寫歌送給父親?
A小時候,父親很常不在身邊,對家人的關心也很少,自己覺得跟父親沒有那麼親近,心裡多少會有埋怨。有時候感情這種事情不能勉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我相信,他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只是用他自己的方式在關心我們。
今年他七十大壽,我知道他喜歡唱歌、也喜歡熱鬧,剛好今年我也蓋了自己的錄音室,所以想說,不如寫一首歌送他,讓他在錄音室第一個唱。爸爸是唱傳統歌曲的人,我用他的方式、語氣,寫了一首比較傳統的台語歌,幫他製作成一張單曲CD。
這首歌《大丈夫的願望》,歌詞寫的是,過去爸爸不是很照顧家裡的人,但家人還是對他不離不棄,最後不管如何,家人還是他最大的靠山,他自己唱了很感動。對我們來說,爸爸也許沒有盡到為人父親最大的愛,但再怎麼樣還是我們的爸爸,做孩子的不會跟他計較,還是會好好保護他、愛他。
Q. 如果有機會選擇,會願意用美妙的歌喉換取光明嗎?
A我之前在舞台劇中有一句台詞:「如果上帝要我重新選擇一個感官的障礙,可以很肯定的說,我要當一個視障的朋友。」因為,看不到這個世界,我還可以活下去;若聽不到音樂,或不能唱歌,我肯定會活得非常痛苦。
蕭煌奇|小檔案
1976年出生,國台語雙棲的唱將及創作人,拿過4座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歌手獎、3座最佳台語專輯獎。曾獲1994年殘障亞運柔道銅牌、第37屆十大傑出青年,也是第一位登上小巨蛋開演唱會的盲人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