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靜,是一種智慧

某人得一寶貝:紫砂壺,
每夜都放床頭。一次失手
將紫砂壺的壺蓋打翻到地上,驚醒後,甚惱。壺蓋沒了,留壺身何用?於是抓起壺扔到窗外。天明,發現壺蓋掉在棉鞋上,無損。恨之!一腳把壺蓋踩得粉碎。出門、見昨晚扔出窗外的茶壺,完好掛在樹枝上……
頓悟:
有時,事情可以:
等一等!看一看!緩一緩!
很多事情並不是你以為的那樣!
衝動是魔鬼!學會冷靜,也是一種智慧!
我很喜歡這句話 ~
短期交往看臉蛋,長期交往看脾氣,一生交往看人品!
時間是個好東西,
驗證了人心,
見證了人性,
懂得了真的,
明白了假的,
没有過不去的坎,
只有走不出的自己!
總是擔心
身邊會失去誰,
可我却忘了問,
又有誰會害怕失去我?
人生,努力了、珍惜了、
問心無愧就好~
雖然不完美,但很真實

凡事皆正面!能量永不變

凡事皆正面!能量永不變
凡事皆感恩!貴人在身邊

皇帝做了個夢:山倒了,水乾了,花謝了。
皇后說:不好了,山倒了是江山不保了,水乾了是民心散了,花謝了是好景不長了。
皇帝聽了一病不起。
有個大臣詢問因何事病倒,當知道原因後對皇上說:太好了,山倒了是天下太平了,水乾了是真龍現身了,花謝了是要結果實了。
皇帝聽完後病好了。
感悟:消極的心態和積極的心態對待同一件事,結果是完全不同的。
       心態決定命運!
每個人的心裡都藏著一個個了不起的自己,只要你不頹廢,不消極,一直悄悄醖釀著樂觀,培養著豁達,堅持著善良,只要在路上,就沒有到不了的遠方。
未來,你只需要比一個人更好,那個人就是現在的你!

生命中的五個球

幾年前,在一所大學的開幕典禮中,可口可樂的執行長(CEO) Brian Dyson,講到生活與工作的關係:想像生命是一場不停丟擲五個球於空中的遊戲。這五個球分別為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心靈。而且你很努力地擲著這五個球,不讓它們落地。很快地你會了解工作是一個橡皮球。如果你不幸失手落下它,它還是會彈回來。

但是家庭,健康,朋友和精神這四個球是用玻璃做成的。一旦你失手落下,他們可能會少了一角,留下無法挽回的記號、刻痕,損壞,或甚至碎落一地。他們將永遠不會跟以前一樣。你必須了解這個道理,並且致力為平衡你的生命而努力。但要怎麼才做得到?

別拿自己和他人比較,這只會降低了你原有的價值。因為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很特別。別人認為重要的事不是你該列為遵循的目標。只有你才知道什麼最適合你。不要將貼近你的心的人事物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你必須將他們視為你的生命一般好好地抓牢他們。沒有他們,生命將失去意義。別讓你的生命總在依戀過去種種或是寄望未來中逝去。如果你活在每個當下,你就活出了生命中的每一天。

當你還能給予的時候別輕言放棄。只要你不放棄,就有無限延伸的可能。別害怕承認你並非完美。正因如此,我們才得以藉由這脆弱的細絲緊密地串綁在一起。

別害怕遇到危險。正因如此,我們才得以藉由這些機會學習勇敢。別拿愛太難找到當藉口而緊閉你的心門。最迅速找到愛的方法就是散佈你的愛;最快速失去愛的方法就是緊緊地將守著你的愛不放;維持愛最好方式就是給它一雙翅膀。

莫要匆徨地過著你的一生,那匆徨讓你忘了曾經到過哪裡,也讓你忘了你要去哪裡。

莫忘記,情感上最大的需要是去感恩。

莫害怕學習。知識沒有重量,它是可以隨意攜帶的寶貝。莫漫不經心地地蹉跎光陰或口無遮攔。時間與言詞兩者都是,一放便收不回來。

生命不是一場賽跑,而是一步一腳印的旅程。昨天已是歷史,明天尚是未知,而今天則是一個上天的禮物:那就是我們為什麼稱它為「現在」(Present) 的原因。

如果你活在每個當下,你就活出了生命中的每一天。

一句話的力量

人生的成敗,常常因為一個人、一件事,甚至一句話而有決定性的影響。

尤其對人有用的一句話,勝過千言萬語。

古今中外有很多人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深受感動,甚至豁然開朗;由於「一句話」而改變一生的事例,更是多不勝數。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和演講口才藝術家卡內基,小時候是一個非常調皮的小男孩。

他九歲的時候,父親將繼母娶進門。

他父親向新婚妻子介紹卡內基時,如是說:「希望你注意這個全郡最壞的男孩,他實在令我頭痛,說不定明天早晨他還會拿石頭砸你,或做出什麼壞事呢!」

出乎卡內基預料的是,繼母微笑地走到他面前,托著他的頭,注視著他。

接著告訴丈夫:「你錯了,他不是全郡最壞的男孩,而是最聰明,只是還沒找到發洩熱忱地方的男孩。」

此話一出,卡內基的眼淚不聽使喚地滾滾而下。

就因為這一句話,建立了卡內基和繼母之間深厚的感情;也因為這一句話,成就了他立志向上的動力;更因為這一句話,讓他日後幫助千千萬萬的人一同步上了成功之路。

「一句話」很容易說,但重要的是要能讓對方受用。

失落著的生命再造,不一定要靠能言善道的人來開導,有時僅僅是一句看起來普通的話,就能為對方帶來力量。

佛教六祖惠能大師原是樵夫,因為聽到《金剛經》裡「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若有所悟,進而尋師訪道,後來在五祖弘忍大師座下舂米八月,開悟見性。

丹霞禪師本來要進京趕考,因為聽到一句「選官不如選佛」而出家學佛,精進修持,成為禪宗一代祖師。

生命是一種學習,任何人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免遇到困難和迷惑。

給人一句好話,讓人生命奮起飛揚,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人要常說:

第一、給人歡喜的話;
第二、給人鼓勵的話;
第三、給人肯定的話;
第四、給人讚歎的話。

多說好話,少說壞話。

不經意的一句輕浮話,有時會自毀前程,而一句關懷別人的話,卻能讓沮喪的人有生存下去的勇氣。

25個行動,焦慮再見!



時間管理:永遠跑在Deadline之前!
1  養成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習慣
有些事情一旦決定就無法回頭,即使能挽回,也得花數倍力氣調整,時間耗掉大半。
「第一次就做對」是一種「預防」的心態,只要事前多花時間溝通,想清楚再動手,確立對的方向,若事後需要調整,就不會太過離譜。
2  掌握工作的輕重緩急
工作時間的運用要非常有效率,關鍵在於是否掌握了一天工作的「輕重緩急」,而非「先來的先做,後來的後做」。
所謂「輕重緩急」,可依「緊急」、「重要」的程度,分為4個象限。首先,你得優先完成落在「重要且緊急」的事項,其次,想過一個有效、規律的生活,你必須在「重要不緊急」的第2優先象限中,放較多比例的時間,因為它強調「計劃」與「預防」,容易助你成功。
若你發現自己常被第3象限「緊急不重要」的瑣事所困,你需要學會對不重要的事情說「不」,若第4象限「不重要不緊急」的項目花掉你太多時間,代表你不清楚想要什麼,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目標設定。
3  「前半主義」法
既然排出了工作的順序,日本效率專家松本幸夫在《戒掉你的加班病》書中提醒,你除了得為每個任務定出時間限制,還得奉行「前半主義」:「在時限的前半段就提前完成大半的工作。」

 例如,時限是「一天」,請在中午前提前完成;時限是「一週」,請在3天內提前完成,更長的時限,亦是以此原則類推。

 一旦你逼著自己在前半期提前完成大半的工作目標,後續不僅有充分調整的空間,心情也會比較輕鬆,更容易獲得主管正面評價。

4   一日之計在於「昨夜」

 為增進工作效率,縮短進辦公室的「熱機」時間,前一晚就該訂定隔天計劃。每晚睡前,不妨將明天要達成的目標記下來,按重要程度編順序。隔天一早,即可馬上著手第1個目標,達成後再繼續實現第2個目標,一路堅持做下去。

5招 每天提早2小時上班

 日本時間管理專家高井伸夫在《早上10點以前搞定工作》書中建議,早上1小時工作效率可抵下午的23個小時。因此,不妨往前挪兩個小時,早上7點進辦公室,既可避免通勤塞車之苦,還能保有晨間不受打擾的時光,專心思考一天的工作,效率更佳。

6  活用零碎時間

無論是會議或業務拜訪,難免有等待的零碎時間,不妨趁空檔打個電話,擴展人際關係,反覆翻閱行事曆,以免遺忘小事或約會,或在隨身的小記事本,即興記錄一些想法,把握這個做計劃、企劃的好時機。

7  阻擋不必要的干擾

「專注」是忘卻壓力、發揮高效率最好的辦法。工作中途遇到干擾時,例如當老闆突然交辦事情,或有臨時會議召開,若非迫切到非得馬上執行,不妨請求給予短暫時間,將手邊事項收尾,以免回頭又得曠日廢時。
另外,對於電話與電子郵件,不妨依公私或對象的重要性,在繁忙之際做一區隔,以減少不必要的干擾。例如,你可以申請2個行動電話號碼或不同的帳號,以管理回覆的時機,好留出塊狀時間,讓自己能專心處理要事。

8  用「異類組合法」增加幹勁

 在訂立工作計劃時,松本幸夫認為,要提高工作效率,可藉不同類型的項目交替組合,避免同一工作聚焦太久,產生慣性疲乏。

 他建議,可以在「上午」和「下午」進行完全不同性質的工作內容,例如,上午用頭腦,可以開會、蒐集資料,下午動身體,以會見客戶為主等。

9  重要的「準備時間」不可省

 松本幸夫發現,很多人為了省時,矯枉過正地把有助於工作效率的「準備時間」都省略掉,譬如,「簡報前的預演」、「開會前與跨部門主管簡單會前磋商」。

 事實上,這些簡單的步驟,不僅能讓會議更為順暢,因磋商有了初步共識,還能避免會議過度冗長,或再三召開,浪費大家時間。

 目標管理:以專案管理管好你的工作!

10  明確取得老闆的書面指示

 如果老闆交派給你任務,只有口頭說明,卻沒有太多指示,此時不妨以一個「專案負責人」的角色,試著明確取得老闆給你的承諾,例如經過他核准的企劃書,否則光靠口頭說明,容易對結果產生認知上的差距,埋下衝突的種子。

3招解決現代焦慮

要解決現代人的煩惱、焦慮,就需要去改變我們面對壓力的方式。

1.認識壓力公式
鄭石岩教授在多年的諮商經驗中發現,人的壓力,可以用一個公式表現,壓力=負載÷自我功能。負載等於是卡車上所載的東西,自我功能就好像這部卡車的承載能力。如果上面負載的東西並沒有增加,可是你現在很難過,這就表示有幾個可能,一是你的自我功能減弱了,一是你在上面加了太多別的東西、太多垃圾。
例如,在辦公室跟同事處不好,回家後跟家人處不好,這些壓力、這些情緒,全都加到工作上去,就變成垃圾負載。這些衝突、情緒,其實跟你的工作並沒有關係,但都全部被加到你的工作裡面去。

2.減輕垃圾負載
對於這些人來講,鄭石岩教授並不主張馬上把他們原來的主題負載減少,要減少的是他們的垃圾負載。根據這個壓力公式來分析,鄭石岩教授為那位女主管開了三個處方。
第一個處方是運動,因為運動可以刺激腦下垂體分泌腦內啡,使人的心情變好。
第二個處方,是儘量表現出開心的樣子
。鄭石岩告訴那位女主管每天進辦公室前,就深深吸一口氣,裝一裝,假裝高興,感覺自己的胸口鬆開,把眉毛揚一揚,振作起來,再走進辦公室,並且要記得跟人打招呼。鄭石岩解釋,一旦你經常這樣作,行為影響情緒,人真得會變得比較快樂。

第三樣處方,就是笑。因為笑的時候可以按摩內臟。而且笑的時候,通常都會深呼吸,也會刺激身體產生令人舒服、愉快的分泌物。

 幾個星期下來,這位女主管真的有很好的轉變,她保持運動,心情也變好了,也不再有辭職的念頭了。

羅琳:失敗,才是你人生中最自由的經驗

六月,莘莘學子邁入社會的季節。到底前途會怎樣?能不能實現夢想?
人人都希望自己像哈利波特,用魔法棒一指,就可以看到自己的過去與未來。都希望自己口念魔咒,就可以度過難關、一帆風順。
六月初,《哈利波特》的作者羅琳(J.K. Rowling)卻在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對像電影中從魔法學校畢業,走入社會的一群小魔法師說,「失敗,才是你人生中最自由的經驗。」
而「想像」進入他人生命處境的能力,才是發揮自己一身法力的泉源……。
***
事實上,為準備今天上台演講,我搜索枯腸地問自己,若我是畢業生,今天最想聽到什麼?以及,我大學畢業二十一年來,最大的學習是什麼?
答案有二。首先,在諸位歡慶自己學術生涯告一段落的今天,我想跟各位講講「失敗的益處」。其次,在各位跨進社會「現實生活」之前,我想提醒「想像力的重要」。
回想二十一年前,我的大學畢業典禮,對我現在這個四十二歲的人來說,真不是件容易的事。當時,我心中唯一想做的事就是寫小說,但我出身貧困,沒上過大學的父母,卻認為我滿腦子的想像,雖有娛樂價值,卻對還貸款、存退休金,一點用都沒有。
今天我自己當了父母,才體會到當時他們的心情。他們一生貧窮,我畢業後也跟著進入貧窮,真的不好受。因為貧窮衍生出恐懼、壓力,甚至沮喪,在每天的日子裡加添著千百種細微的羞辱、辛苦。靠自己爬出貧窮的深淵,雖是值得驕傲的經驗,但只有傻子才真希望經歷。
但當時的我,不怕窮,怕的是失敗。
我不會因你們年輕、聰明、教育程度高,就以為你們這輩子一點苦都沒吃過。但是,憑你們是世界最高學府哈佛大學的畢業生來看,你們應該是一路走來都還順遂的人。
你們對成功的想望,應該跟你們對失敗的恐懼一樣巨大。說真的,你們對失敗的體驗,可能跟平常人對成功的體驗一樣少。
失敗與自由
最終,我們都要面對如何定義失敗。因為這個世界真迫不急待地要塞些標準給你,讓你覺得自己一敗塗地。我畢業後第七年,就經歷過一次「巨大」的失敗。當時,我短暫的婚姻剛結束,沒工作、單親撫養孩子、窮途潦倒,差點就流離失所。我父母當初對我的擔憂、加上我自己對自己的擔憂,一併壓來,那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失敗
那真不是件好玩的事,是我生命中最黑暗的時期,前途一片渺茫,也不知眼前的黑暗隧道還要走多久。這是為什麼我要談失敗的報償。因為,人在失敗時,我們被扒得一乾二淨,我必須停止假裝自己除了眼前的自己,還有任何其他層次的我。眼前唯一能做的,就是生存,最重要的事。當時若有任何其他希望,我也不可能專心投入我相信自己唯一能做的事。
我有一種自由,因為我最大的恐懼已經過了,但我還活著,並且身邊還有個深愛的女兒陪我,有台老打字機、跟一個夢想。那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重建之路。
失敗,讓我有種內在安全感,是以往通過所有考試都沒經歷過的。失敗,讓我學會認清自己,讓我發現自己有堅強的意志、有不錯的紀律、有一群真的朋友。
從失敗中學到的智慧、堅強,會增強你未來生存的能力。唯有經過考驗的自我、關係,才是真的;也唯有經過苦難贏得的價值,才值得珍惜。
如果時光能倒流,我會跟二十一年前的自己說:人生真正的快樂不是我擁有了什麼東西、成就。你的文憑、履歷表,不代表你的人生,儘管許多比你老的人告訴你他們是。生命不簡單、複雜,且完全不可控制,愈早看清這個真相,你的生存能力就愈強。
想像進入別人生命的能力
今天要講的另個主題是想像力。我要說的不是創新、發明的想像力,而是能設身處地理解他人,甚至是想像出我們完全沒經歷過的處境、遭遇的能力。
我在創作《哈利波特》之前,學到最多經驗、也在後來小說創作中不斷用到的經驗,就是我畢業後在「國際特赦組織」倫敦總部工作的經驗。那份工,是我二十幾歲時房租的來源。每天,我讀到從獨裁國家匆匆寫下、偷渡出來的陳情信;看到絕望家屬寄來無故失蹤人口的照片;整理受虐犯人的自白與照片。我的同事,多半都是之前被關過、失去家園的政治犯,只因他們堅持跟政府不同的獨立觀點。
除了苦難,這份工也讓我看到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國際特赦組織的工作,感召千萬本身沒受過監禁、折磨苦難的人,挺身為別人奮鬥。這種同情、同理心激發出的群體行動,真是驚人。這群自身飽足、安全的人,願意伸手救助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是我這輩子最有啟發性的經驗。因為,人類是這個星球上唯一不用親身經歷,就有能力學習、了解別人處境的生物。我們可以設身處地、想像別人的心思。
這種能力,像我小說中魔法的能力一樣,可正可邪。也就是說,人可以用這種能力去操縱、控制別人;也可以用這能力去了解、同情別人。
但也有許多人,根本不願去用這種能力。他們選擇留在自己舒適的經驗裡,對別人的處境從不好奇、也不想知道生長在別種環境的人在想什麼。他們拒絕聽從身邊牢籠裡傳來的嘶喊,拒絕知道、看到自己親身以外的受苦心靈。
你們──二○○八年哈佛畢業生中間,有多少人願意碰觸別人的人生呢?憑你們的聰明、努力、能力,不僅讓你們享有特殊的身分地位,同時也讓你們對世界有份特殊的責任。你們屬於當今世上稀有的「超級強權」,你們的政治選擇、生活方式,以及你們反對什麼、承擔什麼,影響都會跨越國界。這是你們的特權,也是你們的負擔。
希望你們運用這份特權,為世上沒特權的那批人說說話。要替他們說話,就需要我剛說過的那種「想像力」,你若能設身處地「想像」進入他們的生命,那麼未來慶賀你人生的,就不光是你的家人,而是千萬個你幫助過的人。
我們不需要魔法來改變世界,我們每個人天生就具備足夠的能量,可以「想像」進入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心寬路更寬

/徐西森
(
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專任教授暨台灣諮商心理學會理事長)

森林中,有一隻鹿常常沾沾自喜於自己頭上那對美麗的角,每當面對湖中自己的倒影時,心裡就非常得意;可是牠卻非常討厭自己那粗糙醜陋的腿。

有一天,當他漫步在湖邊,出現一位獵人拿槍要射殺牠,於是他拼命地跑,直到安全地帶才停下來。喘息間,這隻鹿突然領悟到:自己常引以為傲的那對鹿角可能是吸引敵人的「負擔」,在危機來臨時他不能提供什麼幫助,反而那其貌不揚的腿才是他逃生的利器,使他免於被獵人捕殺。

是否也想過自己有哪些優點可以肯定,又有哪些缺點不能接受?有時你的缺點一定是自我接納對人際互動的致命傷嗎?世上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如果這個缺陷是無法改變的,是活生生的與自己相連結時,為什麼不試著接受,並與它相處呢?人要能接受自己生中的缺陷,才能活出彩色的人生。

美國心理學家法蘭克( Frankel. D. )曾說:「存在就是一切的希望」。當你肯定自己生命的價值,擁有自己理想的目標後,基本上沒有任何挫折、外力可以打倒你,即使生活中存在著很多解決不了的問題也無妨,因為總有一天會解決的。

平時何妨寫下自己的優點至少二十項,每天看三遍。隨時不忘大聲地對自己說:「我很好!我很棒!NO problem!」。相信你每天會充滿幸福的色彩。



本文摘自董氏基金會出版之《心靈即時通》一書

堅持自己的價值

有一個出家弟子跑去請教一位很有智慧的師父,他跟在師父的身邊,天天問同樣的問題:「師父啊,什麼是人生真正的價值?」問得師父煩透了。

有一天,師父從房間拿出一塊石頭,對他說:「你把這塊石頭,拿到市場去賣,但不要真的賣掉,只要有人出價就好了,看看市場的人,出多少錢買這塊石頭?」

弟子就帶著石頭到市場,有的人說這塊石頭很大,很好看,就出價兩塊錢;有人說這塊石頭,可以做稱鉈,出價十塊錢。

結果大家七嘴八舌,最高也只出到十塊錢。

弟子很開心的回去,告訴師父:「這塊沒用的石頭,還可以賣到十塊錢,真該把它賣了。」

師父說:「先不要賣,再把它拿去黃金市場賣賣看,也不要真的賣掉。」

弟子就把這石頭,拿去黃金市場賣,一開始就有人出價一千塊,第二個人出一萬塊,最後被出到十萬元。

弟子興沖沖跑回去,向師父報告這不可思議的結果。

師父對他說:「把石頭拿去最貴、最高級的珠寶商場去估價。」弟子就去了。

第一個人開價就是十萬,但他不賣,於是二十萬,三十萬,一直加到後來對方生氣了,要他自己出價。

他對買家說,師父不許他賣,就把石頭帶了回去,
對師父說:「這塊石頭居然被出價到數十萬。」

師父說:「是呀!我現在不能教你人生的價值,因為你一直在用市場的眼光在看待你的人生。

人生的價值,應該是一個人心中,先有了最好的珠寶商的眼光,才可以看到真正的人生價值。」

我們的價值,不在於外面的評價,而是在我們給自己的定價。
我們每一個人的價值,都是絕對的。
堅持自己崇高的價值,接納自己,磨勵自己。
給自己成長的空間,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無價之寶」。
生命中的每個挫折、每個傷痛、每個打擊,都有它的意義。

青少年必修的4項生命課題

拿大兄弟馬克.柯柏格(右)及魁格.柯柏格(左)在1995年成立全球第一個號召兒童救兒童的組織「解放兒童組織」,當年馬克僅18歲、魁格僅13歲。這個組織如今已在全球建造了500多所學校,在45個國家從事教育及發展計劃,參與活動的年輕人超過100萬人,每天協助5萬多名孩童就學。

為繼續推動改變世界的初衷,柯柏格兄弟發起「我到我們」(Me to We)的全球性社會運動,且寫成本書《我到我們的世代》。作者以一個又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呼籲年輕世代一方面積極走向人群,把人生的重心從「我」轉到「我們」,另一方面正視「一個人就可以改變世界」的事實,以具體行動促成正向的社會變遷,並享受隨之而來的深層幸福感。

這是一本饒富意義的生命教育書籍,精彩書摘節錄了從「自我」到「大我」的4種內在力量,適合親子共勉之。

身為父母,我們渴望孩子有高度自尊心,我們希望他們融入社會,人生打從開始就贏在起跑點。我們渴望提供他們所有想要的東西,我們鼓勵他們從事運動、戲劇、音樂或任何可以幫助他們發展天賦長才的活動。當子女表現優異時,我們深以為榮。無形中,盡可能提供他們機會變成了我們的壓力,而我們很快就發現許多機會都需要錢。把關愛子女與在子女身上花多少錢劃上等號,實在太容易了。

同時,即便是學校也處處散播競爭的種子。「鐘型曲線」建議老師只給予學生特定數量的ABC三種分數,學校非但不鼓勵學生一起唸書,確保每個人都學到知識,反而鼓勵學生彼此競爭最高分。最高分保證學生可以進入聲望卓著的學校,而此事給我們的啟示是:要出人頭地就要懂得凡事為自己打算。

在競爭愈來愈激烈的工作環境裡,這種心態主導著一切。為了工作、晉升,我們彼此對峙。許多人掙扎著在企業縮減規模和裁員的時代中生存,常面臨凡事要爭第一的壓力。光是跟得上還不夠好,我們必須不斷努力保持高人一等,我們最關心的事情變成了「自我」。

勤練4種內在力量

為了從「自我」的心態跨出去,我們首先需要意識到「大我」,也就是自己之外的世界和在那個世界中的每一個人。為了完成這樣的轉換,我們可以利用自己與生俱來、勤加練習便能發揮的四項重要的內在能力。我們都掌握了以不同方式看待世界的力量,只是還不習慣使用這些力量。

第一個能力是感謝。透過感謝,我們可以從一個永遠都嫌不夠的匱乏心態,轉換成富足的觀點,感謝生命中擁有的一切,並意識到我們必須與他人分享。

第二個擴大「大我」意識的能力是同理心。同理心是在內心最深處建立我們與他人情感連結的方式,讓我們能一窺他人的眼底,不論那是家人、朋友、鄰居、同事或陌生人,並從對方的眼裡看到我們自己。同理心讓我們了解自己與周遭人共享了多少事物,不論我們的境況、生活型態和外貌有多大的差異。當我們培養自己的同理心並盡可能廣泛發揮同理心時,這種能力就成為連結人類共通人性的一種方法之一。

第三個能力是對幸福重下新的定義,也就是幫助我們了解幸福不是擁有最多的玩具,不論是泰迪熊、iPods或夏日別墅,幸福是選擇了人生要做之事。在重新思考幸福的意義時,我們可以開始區分兩種非常不同的經驗
──擁有的物品所帶來的一時興奮,以及過著有意義的生活所帶來的深切滿足感,後者將我們的目標和價值觀密切融合,並留下令人自豪的傳承。

第四個能力是重新界定我們對社群的概念。我們對社群的想法常極其狹隘,慈悲心更只保留給少數我們相信與我們有許多共同點的人。在重新界定社群時,我們可以創造一個更有用且更包羅萬象的觀點,擴張慈悲的範疇,並覺察到對全體人類都有益的共同目標,甚至可以朝著目標努力前進,達成目標。

以各種不同形式去發展「大我」的概念時,我們開始看出日常生活中有各種實現「從自我到大我」的機會。趕著去上班時,我們看到迷失的孩子在街頭閒晃。在尖峰時段的交通裡,我們看到摩托車騎士為了爆胎而焦頭爛額。與其漠視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們把這些情況視為助人的良機。我們沒有轉身離去,反而採取行動。

我們可以從小事著手,例如對某個喪氣的人說一點鼓勵的話語,幫年長的鄰居做點園藝工作,給沒錢吃飯的人一頓熱騰騰的餐點,或是一週用幾個小時到地方收容所服務。與其抱怨公園髒兮兮,我們不如花幾個小時幫大家清理乾淨。與其為某件事感到遺憾,我們不如寫信給國會議員,看看能否改善。我們起步時或許動作緩慢,但一點一點的,助人會變成一種習慣。

隨著我們投入愈來愈多,具體實現「從自我到大我」會影響到我們做決定的方式和我們的決定。它成為一個試金石,在我們面對生活選擇時派上用場。我們不問:「我的決定會對我造成什麼影響?」我們問:「我在生命中所做的決定會對我們的家庭、社群、國家、世界造成什麼影響?」一旦有了信心,我們所做的選擇可能會變得日益重大,也愈來愈影響到我們最重要的決定。

更有甚者,當我們開始做「從自我到大我」的決定,並改善我們和周遭人的生活時,我們會更有動力想要擴大自己的努力。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我們開始享受身體、精神和情緒上的健康,並體會到整體生活品質的提高。

德蕾莎修女的一生只有中國拒絕過她

寶寶最近看一本《特蕾莎修女傳》,可能很多人覺得修女的故事有什麼好看的,那你就錯了,她一輩子不為金錢所動,一輩子都在為窮人服務。她多次訪華並謙卑地請求在中國開辦慈善機構,照顧中國的窮人。但中國官員拒絕並告訴她:中國沒有窮人。她把一生奉獻給世界窮人,無數國家歡迎她,只有中國拒絕她。她臨終說:我遺憾沒有將福音傳給中國窮人,我只能無數次流淚為中國窮人禱告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曾說,我幫德蕾莎修女提鞋都不配
德蕾莎修女生於191082612歲時,她立志當修女。19歲時她進入修道院,被命名為德蕾莎修女。後來她被派往印度。
德蕾莎修女18歲就來到印度,之後就再沒有離開那裏。1952年夏,為窮人找到愛與尊嚴,她在印度加爾各答建立“垂死者之家”。
一個18歲的姑娘,自己都居無定所,而她每天做的事,就是推著小車在垃圾堆裏、水溝裏、教堂門口、公共建築的臺階上,去揀回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被遺棄的嬰孩、垂死的老人,然後到處去找吃的喂他們,找藥給他們治病,求醫生來幫助他們……
許多人親眼看見德蕾莎修女從水溝裏抱起被蛆吃掉一條腿的乞丐,看見她把額頭貼在瀕死的病人的臉上,看見她從一條狗的嘴裏搶下還在哭叫的嬰兒,看見她把愛滋病患者緊緊地摟在懷裏,告訴他:耶穌愛你,他在天上等你……

1979年,德蕾莎修女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她身穿一件只值一美元的印度紗麗走上了領獎臺。不論是和總統會面還是服侍窮人,她都穿著這件衣服,她沒有別的衣服。台下坐著珠光寶氣、身份顯赫的貴人,她視而不見,她的眼中只有窮人。台下立刻鴉雀無聲。
“這個榮譽,我個人不配,我是代表世界上所有的窮人、病人和孤獨的人來領獎的,因為我相信,你們願意借著頒獎給我,而承認窮人也有尊嚴。”德蕾莎修女這樣說。以窮人的名義領獎,是因為她一生都以窮人的名義活著。
當她知道諾貝爾獎頒獎大會的宴席要花7000美金時,她懇求大會主席取消宴席,她說:“你們用這些錢只宴請135人,而這筆錢夠15000人吃一天。”宴會被取消了,修女拿到這筆錢,同時還拿到了40萬瑞幣的捐款。那個被所有人仰慕的諾貝爾獎牌也被她賣掉了,所得售款連同獎金全部獻給了窮人。對她來說,那些獎牌如果不變成錢為窮人服務就一錢不值。
1928年德蕾莎修女隻身到印度到1980年,她的同工超過了13.9萬,分佈於全世界。她的同工沒有任何待遇,連證件都沒有,他們不需要這些東西,他們唯一要做的就是犧牲和奉獻。
她創建的仁愛傳教修女會有4億多美金的資產。但是,她一生卻堅守貧困,她住的地方只有兩樣電器:電燈和電話。她的全部財產是一尊耶穌像、3套衣服、一雙涼鞋。她努力要使自己成為窮人,為了服務最窮的人,她的修士、修女們都要把自己變成窮人,只有如此,被他們服務的窮人才會感到尊嚴。在她看來,給予愛和尊嚴比給予食物和衣服更為重要。
她在全世界的127個國家有600多個分支機搆,她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在全世界發展慈善機構,僅在1960年一年內,她就在印度建起了26所收容中心和兒童之家。
但是她的總部只有兩個修女和一台老式打字機。她的辦公室裏只有一個桌子,一把椅子,她接待全世界的來訪者總是在她的工作崗位上:平民窟、棄嬰院、臨終醫院、麻風病院、收容院、愛滋病收容所……在她那裏服務的有銀行家、大企業家、政治家、大學生、演員、模特、富家小姐、美國加州州長……
臺灣大學校長李家同也千里迢迢去那裏,做了他一輩子沒有做過的事情:洗碗、給病人穿衣服、喂水餵飯、洗衣服、送藥、搬運屍體……之後,他寫道:“現在我才知道,我一直在躲避著人類的真正窮困和不幸,其實我從來沒有真正愛過。

後來南斯拉夫爆發科索沃內戰,德蕾莎去問負責戰爭的指揮官,說戰區裏的婦女兒童都逃不出來,指揮官跟她這樣講:“修女啊,我想停火,對方不停啊,沒有辦法。”德蕾莎說:“那麼,只好我去了!”德蕾莎走進戰區,雙方一聽說德蕾莎修女在戰區,雙方立刻停火,當她把戰區裏的婦女兒童帶出後,兩邊又打起來了。

這個消息後來傳到了聯合國。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聽到這則消息讚歎道:這件事連我也做不到。之前,聯合國曾調停了好幾次,南斯拉夫的內戰始終沒有停火,德蕾莎走進去之後雙方卻能立刻自動停火,可見德蕾莎的人格魅力。德蕾莎在印度逝世後,她的祖國塞爾維亞希望她能回國歸葬,印度總理特意為此打電話給塞爾維亞領導人,讓她安葬在印度,後來塞爾維亞同意把她安葬在印度。她的去世,被印度人視作“失去了母親”。印度總理說:她是少有的慈悲天使,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徵,她抹去了千千萬萬人苦難的眼淚,她給印度帶來了巨大的榮譽。

印度為德蕾莎舉行了國葬。出殯那天,她身上覆蓋的是印度國旗,就在她的遺體被12個印度人抬起來時,在場的印度人全部下跪,包括當時的印度總理。遺體抬過大街時,大街兩旁大樓上的印度人全下樓來,跪在地上,向這位愛的天使表達最高的敬意。

特蕾莎修女的人生信條:
人們經常是不講道理的、沒有邏輯的和以自我為中心的,不管怎樣,你要原諒他們。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們可能還是會說你自私和動機不良,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友善。
當你功成名就,你會有一些虛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實的敵人,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取得成功。
即使你是誠實的和率直的,人們可能還是會欺騙你,不管怎樣,你還是要誠實和率直。
你多年來營造的東西,有人在一夜之間把它摧毀,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去營造。
如果你找到了平靜和幸福,他們可能會嫉妒你,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快樂。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們往往明天就會忘記,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做善事。
即使把你最好的東西給了這個世界,也許這些東西永遠都不夠,不管怎樣,把你最好的東西給這個世界。
你看,說到底,它是你和上天之間的事,而決不是你和他人之間的事。

她的人格、精神力量、以及純粹的心靈,早就超越了任何文化屬性和人性的存在,她是全世界所有愛與美的化身!她將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至誠祈禱,願我們有一天能象她一樣的慈悲與慷慨!願我們終有一天能象她一樣,為他人貢獻我們全部生命的價值,找到生命的意義……
在此誠邀你,我的朋友,請將這個偉大的靈魂介紹給你身邊善良正直的人,相信特蕾莎修女的故事將帶給他巨大的精神力量,生命從此不同。